报纸的一版,排满的话大概是9000字左右。一个版通常会分割成2-3块,发2-3篇文章,如果一篇文章占1/2,那么它可能是4000字左右。发1/3个版面,大概是2000字左右。
由于报纸的属性不同,职称文件上一版也会注明,1500-2000字及以上就可以。
【2】关于质量。
对于上报纸的文章,质量要求都是非常高的。我们指的是发文章的版面,不包括休闲娱乐版块在内。发文章的版,通常会要求来稿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或者指导意义。
你想想,1500字的篇幅要写理论性很强的文章,可见对文笔、知识体系以及逻辑分析能力都是有很高要求的。
【3】关于级别。
像博士毕业、职称评审,一般都是要求省部级主办的报纸才行。要求高的,会规定是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的理论版,这个就另当别论了。
报纸是否有等级之分?
报纸有等级之分。目前在我国这个意识形态下,能创办报、刊的一般是机关单位、社会性组织。机关单位比如河南教育厅,社会性组织比如文联。
报纸根据主办单位的不同,又可以分为:正部级、副部级……
正部级:人民日报
副部级:光明日报、解放军报、经济日报、科技日报等
当然,这个是官方的说法,一般我们的认定是这样的:
权威级: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(这个已经入C刊了,级别超高)
中央级:中国艺术报、中国社会科学报、中国教育报、中国体育报、中国电影报等等
我们发文章,一般中央级往上都是认可的。而且每个领域都有自己对应的中央级报纸,认可的单位也都比较垂直。比如社会科学院学校的,一定是认可中国社会科学报的,甚至可以当做顶级来用。艺术类办校比较强的一定会认可中国艺术报……
为什么说会成功热门途径,期刊走向末路了吗?
不能说是走向末路,应该说期刊领域已经太过于成熟,以致于条条框框太多,限制了太多发展的可能。
国内最开始办期刊的时候,哪里有什么核心普刊之分呢?根本就没有。以北大核心为例吧,北核最早是1992年开始评选的,92版的核心期刊目录是第一版的目录,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人说一定要发核心怎么样的。核心目录一直出到第四版基本都没有什么水花。
核心是到08年才开始有了一点影响力。08年作为分水岭,08年之前的人随便发一个期刊都是好牛逼的,08年以后才开始有意识的发核心期刊,一直到现在,评职称、毕业等条件是必须有一个核心论文。
期刊可以说发展到现在,已经太成熟了,有南大、北大的评价,还有各种各样的小众核心的分割。而且需求量这么庞大,对作者的身份也有了更多的要求。该有的,不该有的,他全都有了。所以我们现在发期刊,才会觉得很难,寸步难行。